我国煤炭行业节能标准现状分析及建议
0 引言
《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了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开展节能工作也是解决环境污染、提高企业效益、增强竞争力、发展对外贸易、激励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重要途径和现实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16号)中指出,节能标准是国家节能制度的基础,是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是化解产能过剩、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支撑。
当前,围绕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方案及意见,对节能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煤炭是我国重要的一次能源,煤炭行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又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开展煤炭标准化工作,对化解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节能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1-4]。笔者分析了我国煤炭节能标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产业政策环境及国家对标准化工作的最新要求,对我国煤炭行业节能标准提出发展建议。
1 我国节能标准发展历程
我国节能标准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按照国家政策方针和节能工作的需要,初步形成的节能标准体系总框架包括基础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方法标准体系及产品标准体系[5]。到21世纪初,我国已制定和修订国家节能标准120余项 [6]。
2007年6月,国务院发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建立节能减排监测体系,节能标准化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十二五”以来,为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家发改委、国家标准委启动实施了两期“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发布了200余项重要节能标准,能效标准在规范市场准入、引导与调控能源经济运行、维护公平竞争、为消费者提供直接可靠的能效信息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7];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16号),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了《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按照节能过程各环节构建了包括基础共性、目标、设计、建设、运行、评估、优化7个标准子体系的节能标准体系框架,其中目标标准子体系中的能耗限额标准和能效标准是整个节能标准体系的关键和重点;依据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3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强制性标准制定的原则和范围,国家标准委开展了关于现行强制性能效标准、能耗限额标准的清理评估、整合精简等方面的工作,以求更好地发挥强制性标准的约束作用[8];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要求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健全法规标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制定及修订一批强制性节能标准,深入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节能减排法规、标准和知识,加大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2 我国煤炭行业节能标准现状
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及我国节能标准化政策要求的逐步细化,目前已发布实施的与煤炭行业节能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共计40余项,初步形成了煤炭行业节能标准体系,主要包括通用基础标准、能耗限额标准、节能监测标准、能源统计与节能评估标准、碳排放核算标准这5个子体系。煤炭行业节能标准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煤炭行业节能标准体系框架
相关标准化组织包括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20)、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42)、全国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469)、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548)等。
2.1 通用基础标准
通用基础标准包括术语、图形及文字符号、单位与符号等基础标准,还包括《煤炭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 32042-2015)、《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20)、《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B/T 12723-2013)、《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 15316-2009)等技术通则,该部分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20)技术归口,是制定其他节能标准的依据和基本准则。
2.2 能耗限额标准
在“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中,2012-2013年,煤炭行业制定发布了9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1项电力消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2020年,按照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方案及加快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要求,遵循“方便使用、归类合并”的原则,对煤炭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部分强制性标准进行了整合。其中《甲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第1部分:煤制甲醇》纳入《醇醚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205265-Q-469)整合修订;煤直接液化制油、煤间接液化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整合为《煤化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1759-Q-469),目前已完成公开征求意见;煤炭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整合为《煤炭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205260-Q-469);煤基活性炭、兰炭、水煤浆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整合为《煤加工转化制品单位能源消耗限额》(20205264-Q-469)。此外,能耗限额类标准还发布了煤矿主要工序、能耗等级和限值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能耗限额标准针对煤炭行业相关企业提出准入门槛,是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节能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煤炭行业能耗限额标准见表1。
表1 煤炭行业能耗限额标准

序号标准/计划编号标准名称归口单位备注1GB 29436.1-2012甲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第1部分:煤制甲醇TC 20纳入《醇醚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整合修订2GB 30178-2013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320141759-Q-469煤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4GB 30179-2013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5GB 30180-2013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TC 20整合为《煤化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6GB 29444-2012煤炭井工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7GB 29445-2012煤炭露天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TC 20整合为《煤炭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8GB 29994-2013煤基活性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9GB 29995-2013兰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10GB 29996-2013水煤浆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TC 20整合为《煤加工转化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11GB 29446-2019选煤电力消耗限额TC 20
续表1

序号标准/计划编号标准名称归口单位备注12GB/T 29723.1-2013煤矿主要工序能耗等级和限值第1部分:主要通风系统13GB/T 29723.2-2013煤矿主要工序能耗等级和限值第2部分:主排水系统14GB/T 29723.3-2013煤矿主要工序能耗等级和限值第3部分:空气压缩系统15GB/T 29723.4-2013煤矿主要工序能耗等级和限值第4部分:主提升带式输送系统16GB/T 29723.5-2019煤矿主要工序能耗等级和限值第5部分:主提升系统17NB/T 51040-2015煤矿用工业锅炉房工序能耗等级和限值TC 42
2.3 节能监测标准
节能监测标准是开展节能监测工作的重要依据,主要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检测、测试和评价,可以掌握能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情况,推动节能科学化、定量化管理,为实现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9]。
煤炭行业节能监测标准现行1项国家标准和7项行业标准,此外还有1项能源行业标准计划项目已完成报批,煤炭行业节能监测标准见表2。
表2 煤炭行业节能监测标准

序号标准/计划编号标准名称归口单位备注1GB/T 15317-2009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监测TC 202NB/T 51039-2015煤矿节能监测规程3MT/T 1000-2006煤矿在用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和判定规则TC 424MT/T 1001-2006煤矿在用提升机节能监测方法和判定规则5MT/T 1002-2006煤矿在用主排水系统节能监测方法和判定规则6MT/T 1070-2008煤矿在用主提升带式输送机节能监测方法和判定规则7MT/T 1071-2008煤矿在用主通风机装置节能监测方法和判定规则TC 42整合为《煤矿在用运输提升、通风和排水节能监测方法和判定规则》(已报批)8NB/T 10736-2021煤泥干燥工艺系统能耗测试方法TC 429能源20190211气流床气化炉节能监测TC 469已报批
现有节能监测标准已针对燃煤工业锅炉、煤矿及在用工业锅炉、运输提升设备、通风和排水系统、煤泥干燥系统,以及气流床气化炉的节能监测项目、监测方法、考核指标、判定规则等做出规定。煤矿在用提升机、主提升带式输送机、主通风机装置和主排水系统节能监测规则已整合为《煤矿在用运输提升、通风和排水节能监测方法和判定规则》(计划编号:2020036),目前已完成报批。
2.4 能源统计与节能评估标准
能源统计与节能评估标准主要涉及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节能评估导则、能源统计规范、节能量计算、能源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是衡量节能措施实施效果和节能收益的重要标准,可为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节能减排的量化提供依据。目前现行8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此外还有1项国家标准,煤炭行业能源统计与节能评估标准见表3。
表3 煤炭行业能源统计与节能评估标准

序号标准/计划编号标准名称归口单位1GB/T 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TC 202GB/T 29453-2012煤炭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TC 203GB/T 36716-2018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燃煤发电项目TC 204GB/T 36715-2018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煤炭矿井及选煤厂项目TC 205GB/T 32037-2015工业窑炉燃烧节能评价方法TC 20620140078-T-469水泥和煤炭行业能源管理绩效评价指南TC 207GB/T 28397-2012煤炭矿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TC 428GB/T 28398-2012煤炭企业能源消费统计规范TC 429GB/T 33301-2016燃煤工业锅炉及窑炉节能量计算方法TC 4210NB/T 51049-2016矿井回风废热综合利用系统节能量评估TC 42
2.5 碳排放核算标准
因煤炭导致的碳排放量约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44%,是主要的碳排放能源之一[10]。煤炭行业碳排放核算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可作为煤炭行业碳减排的重要依据。煤炭碳排放核算目前仅有1项现行国家标准,即《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1部分:煤炭生产企业》(GB/T 32151.11-2018),由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548)归口,规定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中的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排放因子等问题[11]。
另有1项能源行业标准在研计划项目《煤炭加工企业碳排放计算标准》(能源 20210099),将对煤炭加工企业碳排放计算相关的术语、计算边界、计算步骤和方法做出规定。
3 我国煤炭行业节能标准化政策环境、存在问题及建议
3.1 我国煤炭行业节能标准化政策环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碳达峰行动,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方案。2021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未来15年我国标准化发展设定了目标和蓝图;2021年4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2021年12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相关政策文件中对节能标准化工作均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我国煤炭节能标准发展方向提供指导,与煤炭行业相关的节能标准化政策文件汇总见表4。
表4 与煤炭行业相关的节能标准化政策文件汇总

政策名称发布单位政策要求(节选)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标准计量体系。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报告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核算体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务院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方面,全面提升能效标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全面落实;政策保障方面,要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提高节能降碳要求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科学处理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突出标准引领作用,加快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步伐,带动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对标国内外领先企业,适时修订节能标准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完善节能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健全节能标准体系,扩大节能标准覆盖范围,提高并严格执行各领域、各行业节能标准。强化节能法规标准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用能行为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推进节能标准制修订,加强能源行业绿色标准建设和绿色技术创新,完善能源行业标准化管理机制,完善法律规划和标准体系
3.2 我国煤炭行业节能标准存在的问题
煤炭作为基础能源,需在全面落实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大力推广清洁生产、低碳利用和高效转化技术,加强开发利用全过程的节能,建设以智能、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现代煤炭行业体系[12-19]。煤炭行业需要通过节能标准建设,为节能审查工作提供指导[20],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与煤炭节能工作的需求相比,我国煤炭行业节能标准工作尚有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标准体系不尽完善,存在部分标准缺失。按照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及我国节能相关政策要求,我国虽已发布实施40余项标准,并初步建立了煤炭节能标准体系,但在碳排放核查核算等方面,还缺少行业统一的技术指导文件,目前也仅有1项国家标准及1项能源行业在研计划。从煤炭加工与转化利用整个生命周期来看,选煤厂、焦化厂、现代煤化工等主要工序及煤炭物流方面碳排放核算仍存在较大缺口。
(2)标准更新升级速度较慢,不足以支持煤炭行业最新发展需求。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煤炭开采、加工、转化等单位产品能耗水平已显著提高,然而能耗限额相关强制性标准标龄已将近10年,相关能耗指标对企业节能降耗约束力度有限,不能满足我国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决策部署及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简称“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相关政策要求。
(3)标准宣贯实施不够重视,标准执行力度不够。标准在制定发布后,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缺乏及时有效的宣贯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的实施执行效果和实际有效性。
3.3 进一步做好我国煤炭行业节能标准的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煤炭行业节能标准存在的问题及产业、政策环境要求,未来我国煤炭节能标准的制定建议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优化完善煤炭节能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的构建、维护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根据产业政策环境和煤炭行业的发展需求持续优化标准体系。同时强化推荐性标准与强制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与国家标准的上下游协调配套。
(2)加快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的整合修订。亟需加快煤炭加工转化、煤化工、煤炭开采等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强制性标准的整合修订进度。2022年2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及时更新落后能耗限额标准,提升能耗限定值、准入值等指标要求,倒逼企业推动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淘汰落后低效产能,充分发挥其在煤炭行业促进节能改造升级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作用。
(3)加快碳排放相关标准的立项和研制。《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国家标准委印发的《2022年国家标准立项指南》和《2022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推动碳排放监测、核算、报告、核查等基础标准的研制;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2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中明确指出,煤炭行业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重点方向包括煤化工领域企业碳排放测算等,碳排放相关标准的研制是目前煤炭节能标准的重点方向,需积极跟进国家关于碳排放核查核算的技术指导文件,主动研制适用于煤炭行业的核算办法,加快相关标准的立项和研制。
(4)加强标准宣贯,推动有效实施。首先,要将强制性节能标准作为《节约能源法》中专门的条款,在节能审查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和落实;其次,应加大推荐性节能标准的宣贯力度,强化对管理人员、碳排放核查等人员的标准培训,积极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工作,促进节能标准在各个环节中的有效实施。
4 结语
梳理了我国煤炭节能标准的现状及标准体系情况,结合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及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政策环境,分析了煤炭节能标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煤炭节能标准相关建议。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煤炭行业节能标准,形成适应“双碳”形势的工作制度体系,为保障实现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撑。
[1] 陈怀珍.煤炭标准化的研究与发展[J].煤炭科学技术,1995,23(12):47-50.
[2] 姜英,刘峰,刘富.我国煤炭行业标准化现状与发展需求分析[J].煤质技术,2006,47(1):8-11.
[3] 刘峰,郑厚发,刘富,等.加强行业标准化工作 促进煤炭行业科学发展[J].中国煤炭,2010,36(3):5-9.
[4] 郑厚发.我国煤炭行业标准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煤矿安全,2014,45(1):196-199.
[5] 李爱仙.我国节能标准体系的研究[J].中国能源,2000,22(2):10-12.
[6] 肖寒,殷明汉,李爱仙,等.我国节能标准现状与展望[J].中国标准化,2004,46(2):27-29,46.
[7] 车咚咚.我国能源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简介(下)[J].中国水泥,2021,35(8):112-120.
[8] 陈海虹,林翎.强制性能效和能耗限额标准整合精简思路[J].标准科学,2016,52(S1):86-89.
[9] 潘崇超,李鹏程,张新,等.我国节能减排检测方法标准体系框架研究[J].标准科学,2010,46(6):31-36.
[10] 康红普,王国法,王双明,等.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5):130-138.
[11] 于立梅,张若鹏,任翠英.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标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冶金,2019,31(9):135-142.
[12] 刘峰,曹文君,张建明,等.我国煤炭行业科技创新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J].煤炭学报,2021,46(1): 1-15.
[13] 王国法,任世华,庞义辉,等.煤炭行业“十三五”发展成效与“双碳”目标实施路径[J].煤炭科学技术,2021,49(9):1-8.
[14] 袁亮.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煤炭,2020,46(1):6-12.
[15] 殷腾飞.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与路径研究文献综述[J].煤炭工程, 2021, 53(12): 179-183.
[16] 张绍强.统筹推进煤炭行业节能减碳,积极应对碳达峰、碳中和挑战[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21(5):1-6.
[17] 孙喜民.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方略研究与实践[J].煤炭工程,2019,51( 1) : 152-156.
[18] 郭煜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我国煤炭企业科技发展策略探讨[J].煤炭工程,2018,50(2): 157-159.
[19] 李全生.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转型路径探讨[J].中国煤炭,2021,47(8):1-7.
[20] 闫金光,杨雷娟,杨方亮.“双碳”目标下进一步完善节能审查制度的思考[J].中国煤炭,2021,47(10):56-60.
Status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f coal industry energy conservation standards in China

移动扫码阅读
YANG Xiaoyu.Status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f coal industry energy conservation standards in China[J]. China Coal, 2022,48(6):62-68.doi:10.19880/j.cnki.ccm.2022.0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