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委会标准统计分析
2021年全国煤炭累计生产40.7亿t,同比增长4.7%[1]。煤炭产业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能源供应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不断拓展标准化工作领域,使得标准化在提高我国产品服务质量、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提升国家治理和社会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安全生产标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对参与世界贸易竞争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煤炭行业标准化工作得到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取得了长足进步[3]。
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煤安标委会”)是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领导下的全国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工作组织机构,负责全国煤矿安全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秘书处设在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安标委会下设11个专业的分技术委员会,分别为:煤矿瓦斯防治及设备分会(简称“瓦斯分会”)、煤矿通风技术及设备分会(简称“通风分会”)、煤矿粉尘防治及设备分会(简称“粉尘分会”)、煤矿水害防治及设备分会(简称“水害分会”)、煤矿电气防爆及设备分会(简称“防爆分会”)、煤矿火灾防治及设备分会(简称“火灾分会”)、煤矿气体检测及救护器材分会(简称“仪表分会”)、煤矿爆破技术及火工产品分会(简称“火工分会”)、煤矿静电及阻燃材料分会(简称“阻燃分会”)、煤矿提升安全及设备分会(简称“提升分会”)、露天煤矿安全及设备分会(简称“露天分会”)。多年来,煤安标委会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国家能源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政府、行业和企业为宗旨,围绕煤矿安全生产开展标准化工作。
本文通过梳理煤安标委会归口标准情况,结合目前标准化工作中的新变化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1 煤安标委会对行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经历了安全水平大幅波动时期(1949-1977年)、持续好转时期(1978-2002年)、快速提升时期(2003-2018年),细分为5个阶段,如图1所示[4]。而安全生产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依靠科技的进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在资源勘探和地质保障体系、煤与瓦斯精准开采、综采、智能化开采等方面已取得重大成就[5]。煤安标委会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对促进煤矿安全技术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1 1949-2018年煤炭产量与百万吨死亡率
1.1 标准统计分析
截至2021年11月,煤安标委会归口现行国家标准23项、行业标准329项;行业标准中煤炭行业标准(MT)274项、能源行业标准(NB)55项。
1.1.1 标准发布年份
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煤矿安全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原煤炭工业部下设标准化处[6]。煤安标委会成立于1991年[7],处于第三阶段(1977-1992年)。此阶段,国家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1985-2020年煤安标委会发布标准数量与层级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煤安标委会在此阶段发布大量标准,发布的标准以MT为主;1985-2000年标准发布数量大幅上升,2001-2005年发布标准数量有所下降,2006-2010年为我国煤炭发展黄金时期,标准发布数量也随之提高;近5年NB标准发布数量显著上升。其中大部分标准是2010年前发布的,平均标龄为15.9年。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要求,国家标准一般有效期为5年,且《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中规定,标准实施后复审周期不超过5年。所以煤安标委会发布标准存在标龄过长的问题,应及时组织标准复审工作。

图2 1985-2020年煤安标委会发布标准数量与层级
1.1.2 标准类别分析
截至2021年11月,煤安标委会负责管理和归口的23项国家标准中,产品类标准7项,方法类标准15项,基础类标准1项;329项行业标准中,基础类标准2项,产品类标准210项,安全类标准3项,方法类标准90项,规范类标准23项,其他类标准1项。
行业标准中,产品类标准数量最多,约占64%,其可为矿山设备生产及检测检验提供依据。近年来,随着我国标准体系架构层级发生变化,新产品类标准应以团体标准为主。在行业标准立项过程中逐步减少产品标准数量、增加团体标准数量,完成由政府主导的一元结构向政府与市场相协调的二元结构转变。对于实施效果好的新产品、新技术类团体标准进一步转化为行业标准。
1.1.3 各分会发布标准梳理
煤安标委会标准体系如图3所示。煤矿安全标准包括瓦斯防治及设备、煤矿通风技术及设备、煤矿粉尘防治及设备、煤矿电气防爆及设备、煤矿火灾防治及设备、煤矿气体检测及救护器材、煤矿爆破技术及火工产品、煤矿提升安全及设备、露天煤矿安全及设备分会、煤矿水害防治及设备、煤矿防静电及阻燃材料等11类。标准体系囊括了井工矿井及露天矿井,基本包涵煤矿安全生产全过程。

图3 煤安标委会标准体系
在标准体系基础上,各分会标准发布数量如图4所示。瓦斯灾害一直是我国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8],瓦斯分会发布标准为减少我国瓦斯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防爆、仪表、阻燃分会标准主要针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生产制造及检测检验;露天矿井安全隐患相对较小,且露天分会成立时间较短,标准发布数量较少。

图4 煤安标委会各分会发布标准数量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井下地质条件趋于复杂,顶板与冲击地压事故数量居高不下,成为威胁我国煤矿安全开采的重要灾害之一。现阶段,我国对冲击地压灾害防治越来越重视。2016年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将“冲击地压防治”单独列为一章;2018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印发《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为遏制顶板与冲击地压事故发生,近年来国内相关单位起草了多项顶板与冲击地压防治标准。目前煤安标委会归口13项标准中大部分与顶板与冲击地压防治相关,但顶板与冲击地压防治尚未形成标准体系。
现行煤矿智能化标准数量较小,影响力不大,而且应用情况不佳。煤矿智能化标准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顶层的统筹设计。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煤炭行业相关部门发布了部分智能化相关标准,但未能考虑智能化建设的整体情况,具有一定局限性[9]。煤安标委会应在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的引导下,梳理现有煤矿智能化相关标准,完善标准体系。
1.2 重要标准制修订
重要标准的发布实施一方面对煤矿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为矿用产品的安全准入提供了参考依据,促使科研单位、煤矿企业积极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促进科技进步。同时,关键标准和关键条文可以成为矿山监管部门执法的依据。如《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测定方法》(MT/T 639-2019)和《预抽回采工作面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方法》(MT/T 1037-2019)的发布实施,促使有关单位研制和采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的新技术和新装备;《煤矿井下环境监测用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MT/T 443-1995)的修订为现在各类无行业标准的气体类、湿度等传感器出厂、型式检验等提供了参考,在原有标准基础上提升了相关指标,完善了相关考核项目,对产品的创新及质量保证提供了依据;标准的实施对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执法、中介机构的服务提供了依据,对《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制度的落实提供了标准支撑,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1.3 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
煤安标委会通过对标准的制修订,为安全生产相关产品的型式检验等提供了依据,从而使企业相关标准在制定过程有行业标准可供参考。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企业标准的制定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相关产品的质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行业安全生产技术的发展。煤安标委会及各分会积极参与各企业标准的编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地方企业和政府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如瓦斯分会指导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参与《贵州省煤矿瓦斯治理能力评估管理办法》;火灾分会在铁煤集团本安体系基础上,结合铁煤集团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铁煤集团防灭火技术规范》,解决了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风分会与生产企业相关技术人员沟通、交流,规范了相关产品企业标准内容、安全性能要求等,提高了煤炭生产企业标准化工化工作的水平。
2 煤安标委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1)煤安标委会设置宣传不够。煤炭行业标委会设置较多,很多企业不清楚有哪些标委会,申报标准时不清楚从哪个标委会归口,甚至出现直接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申报,又转至煤安标委会和各分会的倒置现象。
(2)标准发布不及时。2016年以来报批标准的发布不够及时,影响了相关标准的正常使用,同时对标准制修订的申报立项工作也造成一定影响。
(3)新形势下行业标准制修订数量少。我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但相关技术及产品的行业标准并未及时修订或制定。
(4)标准质量有待提高。很多安全生产相关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达不到起草规则要求,标准编写质量不高;有些标准的技术指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无法发挥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5)标准贯彻和执行力度不够。很多标准使用者不了解相关标准的发布。另外,安全生产相关管理类和技术类标准在煤矿现场的使用相对较差;煤矿安全监管监察类标准更多地采用规章、规定等法律法规,在促进标准的贯彻方面发挥的作用不足。
(6)标准制修订经费少。相比交通、铁路等行业,煤炭行业的标准制修订单项经费较少,严重影响标准制修订的积极性和标准质量,特别是安全生产相关管理类和方法类公益性质的标准,承办单位需要补贴经费,影响积极性。
(7)标准化工作开展活动较少。煤安标委会开展的标准化培训、交流、咨询和宣贯等活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生产标准制修订的积极性,继而也对标准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参与标准化工作人员数量和标准的推广应用等产生不利影响。
(8)发布的标准及时获取难度大。由于煤安标委会下各分会及其起草单位需购买发布标准等原因,导致各分会和使用单位不能及时得到标准,影响标准的推广、交流和使用。
3 进一步加强煤安标委会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而我国标准化工作也出现几个新变化:第一是标准体系架构层级由政府主导的一元结构向政府与市场相协调的二元结构转变;第二是标准化工作由重标准制定向标准制定、实施及实施监督全过程管理转变;第三是标准国际化工作由单纯采用国际标准向采用国际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标准化治理全方位国际化转变。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要大力推进煤炭行业标准化战略,认真抓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化解标准缺失的矛盾、解决标准闲置的问题,以推进标准化改革为着力点,加快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为深化煤炭体制改革,加快煤炭行业发展,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安全生产相关煤炭标准化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战略规划管理与实施。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学习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快能源领域新型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煤安标委会“十四五”规划》为方向和目标,明确发展任务,落实重点标准化科研课题和制修订标准项目,指导煤炭标准化的发展。
(2)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大安全生产重点领域标准预研究,完善标准体系。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质检中心等科研平台,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在煤矿智能化、绿色开采、生态修复与治理、煤炭清洁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装备及标准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解决国外有关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的垄断问题,有力支撑煤炭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3)大力夯实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基础。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构建全国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信息化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等实现煤矿安全标准化信息互联互通。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对外合作与交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结合国情采用国际标准,推进我国煤炭相关标准与国外标准之间的转化运用,推进我国煤炭标准“走出去”。
(5)要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相关标准的实施,提升标准服务能力。在立项阶段,强化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在实施阶段,要保证标准质量,加强标准宣贯。
为了完成这些工作,煤安标委会首先要加强标委会的管理工作,研究制定煤安标委会及各分会管理办法,落实对标委会工作的考核,建立标准化发展长期规划,规范标准申报、起草、征求意见、会议等程序,完善标准化制度。第二,煤安标委会要加强对委员的管理,落实委员责任和义务,强化委员对标准技术审核作用。第三,煤安标委会及各分会要补充完善各自归口领域的标准体系,每年申报新计划时,要做好与现有体系的协调。第四,要加强煤安标委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所属人员标准知识的培训,并不断充实标准化人才队伍。第五,煤安标委会要做好归口管理标准的宣贯工作,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工作,完善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扩大煤炭标准化社会影响力。
[1] 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研究课题组.2021-2022年中国煤炭产业经济形势研究报告[J].中国煤炭,2022,48(2):5-14.
[2] 朱朦,贺斌,李德波,等.我国煤炭应急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煤炭,2022,48(4):17-21.
[3] 郑厚发.我国煤炭行业标准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煤矿安全,2014,45(1):196-199.
[4] 郑德志,任世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演进趋势[J].能源与环保,2019,41(11):1-6.
[5] 袁亮.我国煤矿安全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煤炭,2021,47(6):1-6.
[6] 张文杰,黄体伟.我国煤矿安全法规体系的现状及展望[J].煤矿安全,2020,51(10):10-17.
[7] 肖寒,殷明汉,姜英,等.我国煤炭国家标准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标准化,2004(4):24-26.
[8] 田水承,谢文猛,杨鹏飞.煤矿瓦斯爆炸险兆事件主动上报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J].煤炭技术,2022,41(4):78-81.
[9] 王国法,杜毅博.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框架与建设思路[J].煤炭科学技术,2020,48(1):1-9.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standards of Coal Mine Safety Standardization Technical Committee of coal industry

移动扫码阅读
LIU Enhui.Statistical analysis on standards of Coal Mine Safety Standardization Technical Committee of coal industry[J].China Coal,2022,48(6)∶69-74. doi:10.19880/j.cnki.ccm.2022.0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