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趋势研判方法的煤炭产业发展走势研究2023年第3期
作者:牛克洪1,牛天勇2,刘名宇3
单位:(1. 中国能源研究会,北京市西城区,100045;2.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市石景山区,100144;3.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266100)
摘 要 针对新时代煤炭产业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了科学研判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的“网络式”方法和5个观察视角,并从5个维度研究了未来煤炭产业发展变化的主要走势。聚焦新时代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绿色低碳化发展、高质量发展三大发展命题,提出煤炭企业需要重视并采取的一系列变革新举措。研究指出,科学研判发展趋势对保障煤炭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煤炭产业必须坚持且要覆盖到煤炭企业管理各个环节的重要工作内容。
关键词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发展战略;趋势研判;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
煤炭产业经济走势及煤炭企业对策研究2023年第3期
作者:李君清1,李寅琪2
单位:(1.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250014;2.水发能源(山东)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250100)
摘 要 以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背景,梳理并分析了2022年煤炭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隐忧初现的总体形势;通过系统评估煤炭产业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预判2023年我国煤炭产业机遇和挑战并存、不确定性增强。指出,煤炭企业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做好应对不确定性准备;中长期来看,煤炭产业经济的发展危大于机,煤炭企业必须危中寻机,抓住煤炭增量发展战略窗口期,树立“煤基与非煤基并重”发展理念,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煤基产业,拓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煤基产业与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非煤基新兴产业的有机融合发展。
关键词 煤炭产业经济运行;煤基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新能源;新材料;碳达峰碳中和;能源安全
2022-2023年中国煤炭产业经济形势研究报告2023年第3期
作者:中矿(北京)煤炭产业景气指数研究课题组
单位:(北京绿能煤炭经济研究基金会,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摘 要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煤炭产业“危”中寻机、稳中有进。通过监测2022年中矿(北京)煤炭产业景气指数变化情况,结合供给、需求、效益、发展4个维度共10个指标反映的煤炭产业运行情况分析,煤炭产业整体运行呈现出“稳、顺、归、韧”的特征。2023年,安全保供仍是煤炭生产的主旋律,煤炭产业景气具备持续性,要继续发扬煤炭产业大军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坚持“固基、稳价、保供、发展”八字方针,保持煤炭主体能源战略定力,巩固产业健康发展环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关键词 煤炭产业;经济形势;中矿(北京)煤炭产业景气指数;产业景气度;经济运行分析;发展预期;政策性建议
专题主持人:“十四五”国家能源规划专家委员会组长、原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国务院参事室原特约研究员2023年第3期
作者:
神北矿区庙梁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探查与分析2023年第1期
作者:吴敏杰1,王相业1,张金贵2,吴 艳1,刘建平2,王海军1,马 良1,孙保平1
单位:(1.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54;2.神木市能源局,陕西省榆林市,719300)
摘 要 为了查明庙梁煤矿主要隐蔽致灾因素的类型、时空分布特征及对生产的潜在威胁,采用表格调查、现场质询、资料查阅、低空无人机快速扫描、地面排查、井下实地调查、周边煤矿调研、综合分析研究等方法,对煤矿目前存在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了全面排查。排查出的水害因素主要有地表河流、老空水、1-2号煤层烧变岩富水区、导水裂缝带、地面塌陷裂缝、封闭不良钻孔和封闭不良废弃井筒等;火灾隐蔽致灾因素主要有1-2号煤层房柱式采空区遗煤和开采塌陷裂缝、封闭不良钻孔及废弃井筒等漏风通道;顶板/矿压相关致灾因素主要有房柱式采空区大面积悬顶、工作面过沟及碎软顶板等;同时,深入分析了这些隐蔽致灾因素,并给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煤矿安全;水害;火灾;顶板/矿压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专题主持语2023年第1期
作者:
7 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低氧抽放技术研究与应用2023年第1期
作者:秦清河,韩文杰
单位:(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柳塔煤矿,陕西省榆林市,719315)
摘 要 大柳塔煤矿开采的52号煤层在“U”型负压通风的作用下,综采工作面在回采期间回风隅角、机尾安全出口、工作面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现象。为从源头上进行治理,以52506工作面为例,对工作面低氧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其回采过程中在隅角处安设了负压抽放管路,改变回风隅角气体流向,均衡回风隅角和采空区之间压差,将原本涌出的有害气体直接抽排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或抑制采空区内有毒有害气体的涌出,以达到预防低氧的目的,有效解决了低氧隐蔽致灾问题,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关键词 易自燃;低氧;回风隅角;抽放系统;抽放负压;抽放流量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地震勘探现状与发展方向2023年第1期
作者:罗忠琴1,刘 鹏1,唐建益2,刘最亮3
单位:(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省涿州市,072750;2.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市海淀区,100038;3.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阳泉市,045000)
摘 要 地震勘探在我国煤炭工业中的应用已有60多年历史。简要回顾了煤炭地震勘探在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勘探的应用效果,如地震法探查断层、陷落柱、煤层厚度、煤层顶板与底板突水灾害、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采空区、废弃巷道、岩浆岩倾侵入区、河床冲刷煤层变薄带等;系统分析了煤矿采区采前勘探前沿地震技术的攻关进展。在综合分析我国煤炭地震勘探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方法研究、优化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等未来几年我国煤炭地震勘探技术10个方面的发展方向,以大幅提高地震勘探在探查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隐蔽致灾因素;煤炭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发展方向
开展水害致灾因素普查 防范煤矿水害事故发生2023年第1期
作者:武 强1,郭小铭2,边 凯3,杜 鑫1,许 珂4,卜文扬1,曾一凡1
单位:(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100083;2.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77;3.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邯郸市,056038;4.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西安市,710054)
摘 要 现阶段我国煤矿水害事故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水害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事故影响还有增大趋势,开展水害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是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有效防范各类水害事故的重要举措。总结了我国煤矿水害发生的主要致灾因素,分析了充水水源、充水通道等各类致灾因素的特点;系统论述了我国在煤矿水害致灾因素探测中物探、钻探和智能探测方面的代表性技术和创新性成果,阐述了 “三图法”等顶板水害预测预报理论和方法,以及五图-双系数法和“脆弱性指数法”等底板水害预测预报理论和方法,并介绍了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因素导致水害事故的典型治理技术。研究发现,在目前煤矿水害致灾因素探查方面,老空水探测程度、深部岩溶含水层防控、西部煤矿区顶板砂岩含水层监测及智能化探测技术仍存在缺陷,关闭矿井的矿井水问题尚未得到重视。提出今后需重点在煤矿水害致灾因素综合精细探查、智能化探测及关闭矿井水害致灾因素探查等方面加强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水害探测;水害危险性评价;水害治理
碳中和背景下现代煤化工产业生态链布局和创新发展路径2022年第8期
作者:张胜利,焦洪桥,杨靖华,杨丽坤
单位:(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750011)
摘 要 碳中和、碳达峰是我国当前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务,在此大背景下,现代煤化工产业应立足现有基础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生态链提升产业竞争力。介绍了现代煤化工发展现状,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研究发现,生态环境矛盾依然突出、生态环境约束持续加强、碳减排压力不断增加、石化产品市场供需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突出、煤化工企业经济效益欠佳、技术创新匮乏等因素,仍是制约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亟需打造产业间融合发展、环境融合共生、产业链固碳循环、数字化赋能转型相结合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生态链。需重点布局煤制烯烃高端化产业链、煤制油精细化产业链、煤制乙二醇多元化产业链、氢能多联产产业链、煤制天然气产业链和低阶煤分质利用。
关键词 生态环境约束;碳减排压力;煤制烯烃高端化;煤制油精细化;煤基乙二醇多元化;产业链固碳循环;现代煤化工产业生态链
混合碳四回炼技术改造后烯烃分离单元操作优化研究2022年第8期
作者:邓 昇,高志荣
单位:(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陕西省榆林市,719300)
摘 要 为进一步降低甲醇制烯烃(MTO)的生产成本、增加聚合级烯烃产品产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用混合碳四回炼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根据混合碳四裂解原理,确定了碳四回炼流程及相应工艺条件。通过对比混合碳四回炼前后甲醇制烯烃产品气组分发生的变化,以及混合碳四回炼、碳五回炼对系统造成的不同影响,研究并总结了烯烃分离装置工况发生变化后,系统内部及产品组分发生的变化,提出相对应的调节措施,从而保证压缩机组及分离系统的稳定运行。混合碳四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地降低MTO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根据混合碳四的转化率,可核算在一定回炼量的情况下企业每年可产生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烯烃分离;混合碳四回炼;技术改造;甲醇制烯烃
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2022年第8期
作者:闫国春,温 亮,薛 飞
单位:(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北京市东城区,100011)
摘 要 从产业规模、技术与装置水平和带动作用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十四五”期间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存在和面临的缺乏扶持政策、顶层设计,规划不够明晰,产品结构和能源转化效率有待优化等问题和挑战。认为应站在战略高度认识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意义,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和探讨了我国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和低碳化发展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路径。指出应差异化发展石油化工难以生产或生产成本较高的特有产品,深化现代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生物化工等产业的耦合发展,生产高固碳能力的煤基碳素新材料等。提出应进一步明晰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布局规划、多措并举地支持现代煤化工走节能减碳发展道路、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等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能源安全;煤炭清洁转化;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煤直接液化沥青脱固技术研究综述2022年第8期
作者:贾振斌,姜浩强,孙鹏飞
单位:(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017209)
摘 要 通过对煤直接液化沥青组成性质的分析后发现,煤直接液化初级沥青固含量高且成分复杂较难脱除。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沥青净化处理方法主要有溶剂处理法、超临界萃取法、热过滤法、闪蒸缩聚法等。经过对比分析后发现,溶剂沉降法工业化应用最多;超临界萃取法在分离粘稠重质油沥青方面很有优势,有望应用于煤液化沥青脱固;热过滤法属于纯物理方法,操作简单、能耗低且分离效率高,但直接应用于煤直接液化沥青脱固易堵塞滤芯孔道,可作为一种辅助精细脱固方法生产超纯沥青;闪蒸缩聚法是用沥青闪蒸后的轻质组分生产精制沥青,适于低软化点沥青脱固。深入研究了煤直接液化油渣沥青类物质有效分离技术,并开发出高附加价值产品。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沥青净化;处理方法;脱固技术
现代煤化工产业生态化发展技术路径研究2022年第8期
作者:陈 艾,焦洪桥,李瑞龙,唐卫龙,杨靖华
单位:(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750011)
摘 要 现代煤化工产业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支撑产业,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当前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求,因此应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介绍了现代煤化工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定位及近期、中期、远期的战略目标;从高值化、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数字化5个方面阐述了现代煤化工生态化发展的技术路径;从全方位推进煤化工产业生态化发展、推进园区生态化建设、发挥创新对煤化工产业生态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完善生态化制度保障4大方面,提出现代煤化工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具体思路及其建议。
关键词 现代煤化工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高质量发展;园区生态化
“双碳”目标下山东能源集团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2022年第8期
作者:吴永国1,2,李 涛1,2,夏水林3
单位:(1.大型煤气化及煤基新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济南市,250100;2.兖矿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250100;3.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能源化工分公司,山东省济宁市,273500)
摘 要 以煤为基础的化工产业是山东能源集团六大主导产业之一,为更好地推动“双碳”目标下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加快推动现代煤化工全产业链模式升级,介绍了山东能源集团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以及近年来煤化工领域依托企业、科研单位的主要技术成果及其应用情况,分析了山东能源集团煤化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9·13”讲话精神,从“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和“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3个方面阐述了山东能源集团“十四五”期间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发展路径,介绍了煤气化技术创新与集成、高端化煤化工产品开发、新能源技术、节能环保新技术等重大科研攻关方向,并为煤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 “双碳”目标;煤化工产业;新型辐射废锅水煤浆气化技术;高端改性聚甲醛新产品;高质量发展;山东能源集团
煤基混合碳四制2-丙基庚醇工艺优化调整研究2022年第8期
作者:王 勇
单位:(国能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014060)
摘 要 为了实现煤基混合碳四综合利用,提高2-丙基庚醇(2-PH)产品收率,进一步提高混合碳四产品附加值,结合日常生产操作过程中数据收集及其分析,确定了影响2-PH产品收率的主要因素为羰基合成反应温度控制、缩合反应油水比控制和预精馏塔塔釜采出量控制。通过优化羰基合成反应温度、缩合反应油水比和预精馏塔塔釜采出等工艺控制条件,将2-PH产品年平均收率从85.47%提高到93.40%,超过了装置的最大设计收率(90.36%),年增加收益达1 588万元。
关键词 煤基混合碳四;2-丙基庚醇;影响因素;工艺优化;煤化工
煤化工低碳技术及其与新能源耦合发展的研究进展2022年第8期
作者:李 智1,3,刘 涛1,张志伟2,李甲鸿3,周露露1,李成新3
单位:(1.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研发创新中心,山东省济宁市,273500;2.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能源化工公司,山东省济宁市,273500;3.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西安市,710049)
摘 要 “双碳”目标加快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从传统化石能源体系向可再生新能源体系的转变,煤化工产业正面临发展和减碳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绿色低碳成为该产业重要发展方向。结合山东能源集团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简述了煤化工先进工艺和相应煤化工产品的碳排放情况,详细阐述了CCUS、绿电制气等发展迅速的煤化工减碳技术;指出,从长远来看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通过电解方式制备氢气、一氧化碳或合成气是实现煤化工深度脱碳的关键。从固体氧化物电解(SOE)结构及工作原理、与煤化工耦合发展情况、技术进展、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既降能耗又减碳的SOE技术;认为, SOE可与煤化工装置在热-质-电深度耦合,是实现新能源与煤化工耦合发展最理想的技术路径之一。最后,介绍了山东能源集团绿色低碳技术布局以及新能源研发、低碳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成果和进展。
关键词 “双碳”目标;煤化工低碳技术;固体氧化物电解(SOE);新能源耦合发展;CCUS;可再生能源制氢;绿电制气;山东能源集团
煤直接液化工业装置磨损规律分析及其预防2022年第8期
作者:王喜武,李家顺
单位:(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017209)
摘 要 为了降低煤直接液化工艺中管线及设备磨损对生产过程的影响,通过分析装置内发生的磨损部位及磨损规律,研究了相关易磨损部位通过提升管道壁厚、优化内部结构形式、使用新型耐磨材料、优化操作方法等措施来减缓或者消除磨损带来的隐患;同时,通过对相关措施的改造、优化来验证预防磨损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使进料泵返回循环管线由运行不足4个月到运行周期再无泄漏情况发生;高温含固离心泵运行时长由不足1 400 h 提高到稳定运行7 200 h以上;高压差减压阀运行时长由几十个小时到稳定运行2 700 h以上;常压塔入口大弯管运行周期内再无泄漏情况发生等,使煤直接液化工艺管道及设备磨损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或消除。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油煤浆管线;油煤浆泵;耐磨材料;磨损规律分析
煤直接液化工艺硫氮元素分布及其影响研究2022年第8期
作者:杜 强,王喜武
单位:(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017209)
摘 要 根据煤直接液化工艺中硫、氮元素的转化过程,研究探讨了该工艺中硫、氮元素的分布及其对生产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煤的热解和加氢裂化反应,脱硫反应生成物H2S的产率为0.68%、脱氮反应生成物NH3的产率为0.34%(基于干基煤)。反应流出物中,48.5%的硫以H2S的形态分布在气相系统中、1.52%的硫残留在液化油品中、50%的硫残留在煤液化沥青中;31.46%的氮以NH3的形态分布在气相系统中、41%的氮留在液化油品中、28.1%的氮残留在煤液化沥青中。对反应生成的H2S和NH3在高压空冷、低压空冷、常压塔顶、减压塔顶存在结盐和腐蚀等危害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在煤直接液化工艺中注水、注缓蚀剂等手段有效避免了硫、氮元素对煤液化系统的危害。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工艺;硫、氮元素分布;主要危害;注水;注缓蚀剂
现代煤化工空分装置噪声污染防治技术研究2022年第8期
作者:吴艳东
单位:(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陕西省榆林市,719302)
摘 要 空分装置在现代煤化工产业中应用广泛,然而涉及多种高噪声设备,如何有效控制噪声污染是空分装置应用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分析了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空分装置的噪声污染来源,介绍了噪声污染防治技术现状;通过Cadna/A软件对空分装置各噪声源进行模拟,据此制定噪声防治措施,并对噪声污染防治效果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空分装置的噪声从传播途径上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管理区噪声从70 dB(A)降至55 dB(A)以下。
关键词 现代煤化工;空分装置;噪声污染防治;降噪设备